陰陽交易法是一種長期內省的結果。它是一種嘗試。它想把《易經》中蘊含的古奧、繁雜、神秘而又深刻的中國精神和中國智慧,移植到現(xiàn)代金融交易的語境中,重新進行解釋,再把這種解釋創(chuàng)造性地變成一種獨特的、直覺的金融交易法。因此,陰陽交易法是以“道“制”器”,是一種形而下的功能性實用工具。陰陽交易法和現(xiàn)存的一切交易方法殊途同歸,因為最終的目標都是為了賺錢。在智商較高的交易者腦中,這兩種交易方法可以相輔相成,并行不悖;甚至融合為一。
無論從哪方面講,陰陽交易法都是地道、純粹的中國交易法。它是由《易經》思維、象數(shù)理義及卜筮法,三位一體構成。但提到《易經》,大多數(shù)人都會望而生畏,有一種陌生感、疏離感。除了《易經》本身的古奧、繁雜,一個重要的原因,就是過去100多年里,我們這個民族一直在“被西方化”,幾代人接受西式教育的結果,已使我們熟悉西方文化與技術遠遠超過熟悉自己民族的文化和傳統(tǒng)。所以,要掌握陰陽交易,就要盡快放棄“西方科學一元論“的偏見,在塞滿了因果律和統(tǒng)計學指標的西式交易思維中為直觀、全息、充滿靈性的中國交易法留出一席之地。如果你不喜歡它,你現(xiàn)在就可以停止閱讀。
那么,我們首先要問:什么是陰陽交易法?在這里只能簡單的說:陰陽交易法與一切現(xiàn)行的西方交易法不同,它與流行的西方交易法形成了鮮明對比。
陰陽交易法相信金融資產交易本質上是一種自然過程,同樣離不開“天規(guī)”、“地范”、“人道”的共同作用,價格只不過是交易者投射到一系列符號上去的意象,而不是資產或資產風險的本身。陰陽交易法的使用者不像西方人那樣,看重因果律和邏輯推理,并不在意西方交易者非常看重的處理金融交易的理論與統(tǒng)計學程序,因此,在交易實踐中,它不使用任何一種現(xiàn)存的西方統(tǒng)計指標,而是更相信《易經》,虛心向它請教,在掌握乾坤陰陽、對立統(tǒng)一、八卦、六十四卦的相關概念及卦、爻辭的基礎上,嫻熟應用卦、爻變技術,遵循三百八十四爻的變化規(guī)則,來指導和完成自己的交易。
陰陽交易法是一種直觀、全息的交易,其真正的交易興趣集中在幾率層面,而不是一廂情愿地等待假設邏輯聯(lián)系、匯集起來所導致的“明確結果”。當西式交易者還在小心翼翼地過濾、衡量、分析、選擇指標和數(shù)據(jù)的時候,陰陽交易者的直觀、全息的情境圖像卻已包容了一切最精細、最細微及超感覺的部分。
重要的是,陰陽交易法要求高度的心身修煉。類似宗教凝視,交易者抱著致誠的確信,凝視著幾率對價格的撞擊,將自己的心理情狀投射到凝視的對象上,直至喚醒潛意識或無意識中的原始意象(分類經驗集),讓“巧合”誕生——在同一瞬間,凝視者的心理現(xiàn)實與外部現(xiàn)實同時出現(xiàn)了,在這里就出現(xiàn)了當代量子力學和心理學的最新真理:構成世界的微粒子不是連續(xù)的,而是跳躍的;心理(精神)世界與現(xiàn)實世界存在著奇妙的對應性和平行性。這是一種與因果律完全不同的聯(lián)系,榮格稱之謂“同時性原理“浩瀚訂貨商城是雜牌子嗎。這也是迄今為此人類對卜占交易行為的最前沿的”科學解釋“。至此,已不難理解,陰陽交易法的本質就是筮法交易,是一種純屬東方的性靈交易法。通俗地說,它就是建立在《易經》是為基礎上的筮法交易,《易經》思維及其象數(shù)理義只不過是支撐它的“理論框架”。浩瀚訂貨商城行情
數(shù)千年來,不管怎么變,《易經》是一套和古漢語文字相結合、富有對立統(tǒng)一理性思辨和內涵豐富的人文覺醒的符號系統(tǒng),這一基本事實并未改變。無論給它穿上什么樣的“哲學“、”科學“的外衣,其本質仍是一部富有哲理的筮書。
試想一下,如果抽掉卜占內容,《易經》會成什么樣?那就真的成了“一具僵尸”,“一個空框”。不錯,《系辭上傳》云:“《易》有圣人之道四焉:以言者尚其辭;以動者尚其變;以器者尚其象;以卜筮者尚其占?!睋?jù)此,三千年已降的易學一致認為,卜筮只是四個圣人之道之一;然而,稍加琢磨,就會“見仁見智”??鬃用髅髡f卜筮是一種圣人之大道,觀象、玩辭、測變;是卜占前的三個必要過程,或者說,《周易》的寶貴內涵是一個不可分割的四合一的“大道”。在當時,要當圣人,你必須掌握這個“大道”,因為中古時代不存在比《周易》更高級的思維了。
人是不可重復的存在,性情不同,觀點有異,各有所求,這些純屬自然;故允許“見仁見智”本身就是一種大智慧,是一種對《易經》的透徹理解。只要不離“義、理”二字,就不算離經叛道。
孔子50歲才對《周易》感興趣,開始接觸《周易》,這時他才意識到《周易》確實高出他的認知水平。他生命中的最后20年全用在了對《周易》的專研上。70歲時,它說自己因學《易》而得道。1973年長沙馬王堆出土的錦書《周易》之《要》編,有一段文字記載了孔子“老而好《易》,居則在席,行則在嚢“,甚至“韋編三絕” (連系竹簡的牛皮條都斷了三次)。子貢聯(lián)系到平時老師重德輕筮的教誨,對夫子這樣的行為表示不解浩瀚冰島現(xiàn)貨圖片。我認為這次孔夫子說了謊,說他這么癡迷《周易》的卜筮是為了追求其中的“德義”。何謂“德義”?無非是效法自然的“三材合一”也——說到底,做人處事最大的智慧不是追求名利,首要的是要“知數(shù)往來”,避兇趨吉。
這也說明,像孔子這樣充滿智慧的人一眼就看穿了《周易》的堂奧其實就是卜筮。所以我們現(xiàn)在說《周易》是一部筮書就貶低了它嗎?恰恰相反。把現(xiàn)代人的觀點掛在《周易》名下穿鑿附會,或者硬要把它拔高,反倒掩埋了它的樸素而永恒的價值。和孔子的”道德論“相比,《周易》的思維與精神有更現(xiàn)實、更深刻、更樸實的普世功能:讓當下活著的每一個人,都能通過自身的努力,滿足內在的人性需求,“知險知阻“,戒懼慎獨,”知數(shù)往來,會通神明,前見兇吉,據(jù)此就能更好地處世、立身、決策與行動。如果沒有為 《周易》給孔子一個機會,為《周易》注釋而作 “十翼” ,今天的我們就不會認為孔子有那么值得稱道的偉大,中華民族也就不會被外國人稱之為最具智慧的民族。
回首凝望,30年前當深圳發(fā)行第一只股票時,成千上萬的股票交易者,包括筆者在內,都是在沒有經過任何金融啟蒙的狀態(tài)下“被全盤西化”了。“資本必須增值的邏輯”一夜之間征服了所有的中國人;西方人創(chuàng)造的數(shù)不清的指標、定式、模型和理論,從里到外征服了我們,至今完全支配著我們的交易思維和交易行為。這種狀態(tài)應該結束了。我們應該向孔子學習,用前瞻性的思考,自我糾偏的精神,去擁抱、去分享我們偉大先民歷久彌新的千年智慧。實事求是地學習《易經》。
一部《易經》就講了一個“變“字。“變”是萬世不易的宇宙法則,追求“致誠止息”、未卜先知的“適變”,乃是理性人之精神進化的必然過程。包括高科技在內的現(xiàn)代科學正在努力為人類精神現(xiàn)代化進行新的詮釋。
金融市場是驗證《易經》思維這一古老而又偉大智慧的最好場所。《系辭》的第13章,通篇說的就是生存的真相就是不可避免地面對各種“風險”;而當代金融的本質就是對“風險”進行估價并交易。八卦的“象喻”講的就是經濟與市場整體性循環(huán),是對立統(tǒng)一的宇宙法則在經濟金融領域的存在形式。六十四卦或384爻,則代表了六十四種場景或384種即市交易的情狀。這種“當下即時”的情狀是不可重復的浩瀚冰島分析端。在這里,數(shù)不清的市場交易者,相互感應、處在不同的“時”、“位”、“機”、“變”中,個個憚精竭慮,捉對搏殺,構成了一個最具人性化、充滿不確定性的高風險的”場”或“域“。治國理政需要《易經》智慧,唐太宗的宰相虞世南曾說,”不學易,不能為相“。同樣,面對風高浪急的全球化、信息化的金融市場,可以說現(xiàn)代交易者”不學易,不能交易“。
交易的低級境界是“賭”,次之是借用源自賭博的用概率論和統(tǒng)計學程序,預測市場資產交易的輸贏。西方人給我們的金融啟蒙就到此為止。不同的文化傳統(tǒng)及認知世界的方式,使西方人想不到用前理性的方法來進行交易,而對我們東方人來說,我們的文化傳統(tǒng),我們在過去的五六千年里養(yǎng)成的性情與習性,使我們的行為和思考并不僅僅滿足于西方因果律的支配,于是,我們再次轉身面向老祖宗留給我們的偉大智慧《易經》?,F(xiàn)在,我們有理由說:交易的最高境界是“知數(shù)往來“,前見兇吉;而以《周易》思維為代表的直覺交易就是獲得這種最高境界的最好嘗試。